立即行动:守护当下,保障未来——2025年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

时间:2025-11-26 字号:[ ]


2025年11月18日至24日是“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”,今年的主题是“立即行动:守护当下,保障未来”。为呼吁各国政府、医疗机构、社会各界与广大公众共同关注日益严峻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,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。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相关知识。

一、认识药物与耐药性——了解我们面临的挑战

1.1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?

抗微生物药物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(包括细菌、病毒、真菌及寄生虫等)的药物,用于预防和治疗相关感染。主要包括:

抗菌药物:如青霉素、头孢类,主要用于细菌感染。

抗病毒药物:如奥司他韦,用于抑制病毒复制。

抗真菌药物:如氟康唑,用于治疗真菌感染。

抗寄生虫药物:如青蒿素,用于疟疾等寄生虫感染。

1.2 什么是”。超级细菌”。与耐药性?

什么是耐药性?

滥用或不当使用抗菌药物,会筛选出具有生存优势的细菌,使其通过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抵御药物的能力,这就是耐药性。

“超级细菌”从何而来?

当细菌对多种(通常是三种及以上)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都产生耐药性时,即发展为“超级细菌”滥用抗菌药物是催生“超级细菌”的最主要推手,这不仅发生在医疗领域,农牧业中抗菌药物的滥用同样加剧了这一危机。一个地方出现了耐药菌,它会通过人、动物和环境快速传播,最终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安全问题。

二、预防第一——构建抵御感染的双重防线

2.1 主动免疫:接种疫苗

接种是最有效、最经济的预防手段。通过接种流感、肺炎链球菌、HPV等疫苗,可提前建立免疫屏障,从根本上减少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。建议儿童、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按推荐程序接种,共同构建社会健康免疫屏障。

2.2 日常防护:养成良好卫生习惯

做好手卫生:正确洗手是预防病原体传播最简单、有效的方法。应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,按照“七步洗手法”洗手,整个过程不少于40秒。在没有流动水的情况下,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作为替代。

厨房卫生:砧板、抹布要生熟分开、勤消毒、保持干燥。冰箱不是保险箱,李斯特菌等“嗜冷菌”可在低温下生长,剩菜应尽快食用并彻底加热。

小伤口消毒:首选碘伏,刺激性小、安全有效。酒精仅适用于完整皮肤消毒。

三、安全用药与核心原则——关键时刻的正确行动

3.1 总原则:遵医嘱,不自行

有抗菌药物均为处方药,必须由医生对病情进行专业诊断后开具。请务必严格遵守这一规定,切勿自行在药店购买或根据经验用药。服用时,需完全遵从医嘱关于剂量、频次和疗程的指导,不可随意增减或停药。

儿童普通感冒多由病毒引起。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,对病毒性感冒无效,切勿自行滥用。儿童能安全使用的抗生素种类本就有限,滥用不仅会引发不良反应,更会催生耐药性,一旦产生耐药,将使后续治疗变得非常棘手。

务必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,即使症状已明显好转也不可擅自停药。因为症状改善仅代表细菌被抑制,并未被完全清除。过早停药极易导致感染复发,并会筛选出耐药菌,为日后治疗带来困难。

3.2 关键提醒:知风险,保安全

严格忌酒:使用头孢类、甲硝唑等药物服药前3天及停药后7天内,严禁饮酒及使用含酒精物品,以防“双硫仑样反应”。

用药前务必主动、完整地告知医生您的个人及家族过敏史,这是安全用药的基石。此举能帮助医生为您规避已知的严重风险,例如青霉素可能引发的过敏性休克、氨基糖苷类药物对特定人群的“一针致聋”风险,以及不少家庭常备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片,其说明书带有非常严格的“黑框警告”,提示该药物可能增加肌腱断裂、神经损伤,甚至心律失常等风险,同时对18岁以下青少年的骨骼生长也有影响,因此禁用于该年龄段人群。

四、耐药防控,人人有责——从意识到行动

4.1 树立三大正确观念

不滥杀:不随便使用抗菌药,避免误伤我们体内大量的“好细菌”。保护好这些健康的微生物环境,就是我们守护自身健康的第一道防线。

不畏惧:真需要的时候,也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耐药性而拒绝使用。请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,该用的时候规范地用,才是对病情最负责的态度。

不遗留:不擅自停药,以防养出更强大的“超级细菌”;也不囤积药物,为后代多留一份有效的“救命资源”

4.2 立即行动,共筑未来

守护抗微生物药物的有效性,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全球行动。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关键一环:每一次合理用药、认真洗手、及时接种疫苗,都是在为人类健康的未来积蓄力量。

让我们立即行动,携手构筑抵御耐药性的坚固防线,为子孙后代留下有效的“救命药”,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的未来!


经我院药剂科王波综合整理发布

一审:朱智碧

二审:邵小红

三审:胡松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