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。主题为“凝聚社会力量,合力共抗艾滋”,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艾滋病工作,加强艾滋病预防和控制。
什么是艾滋病?
艾滋病(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,简称AIDS),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,简称HIV)感染引起的慢性免疫系统疾病。它攻击和破坏免疫系统中的CD4+T细胞(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),逐渐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。
传播途径
由于病毒主要存在于人的血液、精液、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,所以它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传播:
(1)性传播
(2)通过带有病毒的血液传播
(3)母婴传播
如何分类?
艾滋病病毒感染者:初始阶段,被感染者体内艾滋病病毒数量还很少,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的破坏,未表现出异常症状,这种被艾滋病病毒(HIV)感染但还没有出现症状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,又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。
艾滋病病人:发病阶段,被感染者体内的病毒增长到一定的数量,免疫功能也被破坏到一定程度,其他病菌乘虚进入人体,使其发生多种疾病,如严重的腹泻、肺炎、多种癌症,还可以使人痴呆,这时的病人即称为艾滋病病人。艾滋病病人往往死于由这些疾病造成的身体衰竭。
根据感染后的临床表现, HIV感染的全过程可分三个期即急性期、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。
临床表现
艾滋病感染初期最明显的6个身体反应
反应一、皮肤损伤(皮疹)
当艾滋病毒上门时,作为第一道屏障的皮肤会首先受损。此时皮肤黏膜会出现病变:带状疱疹或单纯疱疹性粘膜炎等。30%~50%的病毒原发感染者伴有皮疹和粘膜湿疣。皮疹多为斑疹、丘疹,可有数个或数百个,也可出现严重的尖锐湿疣。
反应二、皮肤痒
艾滋病早期皮肤瘙痒是很常见的,而且病菌非常容易在皮肤上造成大面积的皮疹,很多有过不洁行为的人认为这种症状只是皮肤过敏什么的,但很可能是艾滋病的初期症状。
反应三、全身症状
会有一段时间反复低烧,常伴有畏寒、盗汗、消瘦、乏力等症状,也可能出现体重急剧下降,三个月可达10%以上,体重下降40%以上。大约5周后血清HIV抗体可呈阳性。之后在临床上有一个相对健康无症状的潜伏期。
反应四、淋巴结肿大
全身淋巴结无故肿大,多在颈后、颌下、腋窝淋巴结肿大。肿大的淋巴结表现为不融合,质地坚硬,偶有压痛。
反应五、呼吸道症状
艾滋病早期可能出现咳嗽、胸痛、呼吸困难等长期呼吸道症状。严重者可有血性痰。
反应六、消化道症状,食欲下降
消化道症状:食欲不振、厌食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,严重者便血。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。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晕、头痛、反应迟钝、精神发育迟滞、精神障碍、惊厥、偏瘫、痴呆等。
如何避免艾滋病病毒(HIV)感染?
预防艾滋病的最好方法是采取正确的保护措施:
1. 避免高危性行为,使用安全套:避免高危性行为,正确和每次使用安全套是避免性病传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,包括HIV。
2. 避免共用注射器,请务必使用清洁的注射器和针头。
3. 避免分享生活用品:避免分享剃须刀、牙刷、耳钉、针头等生活用品。这些物品可能携带血液和体液,从而传播病菌,HIV就是其中之一。
4. 安全处理生物医疗废弃物:如果您在工作环境中可能接触到血液或体液,如卫生保健工作者,请务必遵循正确的废弃物处理方法。
如果不幸发生了高危行为
你还有72小时自救
但在72小时后,艾滋病毒很可能已经完成嵌入,此时阻断成功的概率就小了很多。
教育,是最好的“疫苗”
多一份对艾滋病的认识
就会给艾滋病患者带来多一份的温暖
让我们行动起来
增加防艾知识
提高自我保护能力
率先终结青少年艾滋病
向“零”艾滋迈进